欧洲难民营,建筑师,实地考察,有趣的可视化
版权声明:文章作者 吱喳姐
感谢 吱喳姐
各平台转载请联系 hygge-Art 官方
Wechat:AYC2510
or建筑系笑学研究所zxm250579
大家好我是钟喜明,真的好久没写啥东西了,这期安利大家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体验,欧洲的一位女汉子建筑师,当然也是我好友和前辈,我私下叫她欧洲大呲花,多么文静的一个名字啊,事情是这样的,大呲花姐独自去欧洲难民营调研,照了很多照片,也讲了很多感悟给我,作为建筑师,我们其实在天灾人祸面前能做的并不多,看到过很多竞赛用难民做噱头,做装置做super酷炫和夸张的改造,但是私下看了很多她没发到推送的照片,他们的环境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与恶劣,相反我觉得比很多北漂的生存环境要好很多,要比国内很多大学生宿舍的环境强太多,唯一的痛楚,可能是没有一个家的归属感,所以看到真实的情况,流离失所的情况,我也在思考,一个优质的环境就是家嘛。
有时候觉得建筑师,是最应该有敬畏之心的群体,设计真的无所不能嘛,改变难民,改变环境,改变世界? 在 聆听真实的时候,我总是收起这几年学建筑有点小底子的小尾巴,夹着尾巴悉心聆听,然后有所感悟,有的事情真不是做设计能解决的。
来吧,我们还是看看大呲花的文章吧,很喜欢她提到的那个难民营的网站,里面的可视化流程给我很大的启发,一片场地,可能以前我们会怎么样设计? 拿到场地模型? 放各种设计形体? 做大数据调研?做区位分析? 这篇文章提到的这种可视化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一个复杂的生活环境,做设计完全可以先抛开很精确的模型,巨像的数据,你点开网站会听到到难民营不同地点的声音,不同的场所,以及整个难民营里人物流线,活动场地,线稿的鸟瞰,不同的区位关系,真的挺喜欢这种叙事方式,这个网站以一片难民营区域为例子,细致到人们的生活场景层次
技术上来讲这样的表述方式很容易做到,你只需要照片就可以,如果需要我会给大家演示,怎么样在现场用相机拍摄然后合成这样有层次的超级无敌横向大jpg. 包括那些生活细节。当然你要说,小爷会画画有耐心,那画出来就好啦。 需要画法的话,可以留言哈
非常感谢呲花姐姐的文章和所有交流的心得,也欢迎大家关注她们,希望更多的人能没事发点文章来交流有意思的设计内容,我会带着原文所有的二维码以及原文链接一起发送,点原文链接去撩呲花姐吧,期待更多的小伙伴找我约点文章和心得。
正文
欧洲难民营—
看看真实的难民营,作为建筑师我们能做些什么?
自从利比亚叙利亚战争的爆发,大量的难民如潮水般通过欧洲边境涌入欧洲,给欧洲造成深远而不可逆的影响。仅去年一年,数一百万计的难民绵延千万里,浩浩荡荡的从欧洲南段动段入境,进入欧洲申根国(欧洲申根成员国之间无国界),进入欧洲腹地,只为寻找一个安宁远离战火的家。
最初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向难民展开怀抱,热烈欢迎难民的到来,人们期待的是弘扬人文与人道主义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人口密度,为日益老龄化的欧洲带来生机。
(难民潮流向)
(潮水般涌入的难民潮)
(德国人热烈欢迎难民)
然而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再经历大规模高密度的难民潮之后,许多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宗教问题,文化融合问题等等为昔日平和安宁的欧洲带来许多的变化,挑战着欧洲古老的文脉体系与思维方式。
那么作为建筑师,我们在这样的历史节点能做些什么已经成为欧洲建筑学设计学普遍思考的议题。关乎人文思考,也关乎设计师对于文脉及冲突的理解。我们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能为当地人保留些什么?什么是难民进入另外一种文化体系需要的?什么又是他们本民族固守的?他们的宗教里哪些准则是穆斯林信徒需严格遵守呢?只有我们弄清楚了这些,才能对这个之前了解甚少的群体提出我们的想法,之后做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先带大家看下位于丹麦Jeiling的难民营。
Jelling位于丹麦日德兰半岛的中部,靠近水域,距离首都哥本哈根大概坐火车需要三个小时。
Jelling难民营由这样快速搭建的活动板房构成,里面住着800多名、来自世界22个地区或国家的寻求庇护的人民。
大多数在这里的人,不愿讲述太多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一个伊朗叫做Soroush的男子只是简单告诉我们他的族人大都被政府抓走,他只身一人千里迢迢逃亡来到丹麦,发誓永不回去。维系难民和他们家人的唯一途径,就是这个通信优惠劵,一个月10小时的通话时长。然而Soroush说,他不知道,每个月属于他的10小时,该打给谁。
接着,跟随者Soroush的脚步,我们来到他的房间。
(房间内部)
他和来自利比亚的21岁Ivan共同居住在这个大概15平左右的小房间里。房间的地上,还摆了他们用过的盘子、没有清洗的锅、穿过的衣服。Soroush的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微笑。
他告诉我们,难民营的管理者要求他们禁止走出难民营。尽管这里安宁、平静,但是和战火纷飞每天如履薄冰的家乡相比,似乎是从一个牢笼进入拎一个枷锁。他依旧困顿迷茫。“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做饭吧……”Soroush无奈的说。这里,12个人共享一个卫生间,一个公共厨房。
厨房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推开窗,就能看到外面满满的阳光。
穿过厨房,依旧是一排小房间。有一扇门前堆满了鞋子。Soroush告诉我们,这是一家12口,来自叙利亚的的逃难者,他们的房间大一些,20平左右。“很抱歉,的确很拥挤,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难民营的管理者面露遗憾的对我们说。
对于人的基本需求,难民营的确可以提供基本的条件。这里有小型的club,满足大家聚聚会,消遣的活动。每天,都有小商贩尤其是中东裔的小商贩,定时来贩售基本的食品,甚至可以买到来自这些避难者家乡的特产。不过酒,在这里禁止销售。
(难民营中的小商贩)
(难民营中的club)
难民营中,还有小型的幼儿园,我们被要求禁止拍照。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简单的课程以及基础的丹麦语。幼儿园老师都是金发碧眼的丹麦人和黑头发的小孩子们玩的其乐融融。我们看到了Ivan 的女儿,抱着老师的腿一脸的撒娇。孩子们是天真单纯的,此刻的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吧。然而十年之后,他们该如何从这里走出去融入一个真实的社会?这个问题,对于他们的已经将本民族本文化深深烙印在骨髓中的父母来说,将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营地外面的花,已经开了。对于他们来说,不远万里踏上异乡的土地,即将开始的生活是否会是他们人生的另一次春天?
作为建筑师,我们如何去了解这些特殊人群?进而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2014年 Jan Rothuizen 创办线上互动式无限时记录片Refugee Republic,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位于伊拉克北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之一Camp Domiz的24h情况,并且可以实景进入难民营的每一条路线。58000个叙利亚难民的生活被生动地通过手绘摄影小电影等等的方式记录着。当你看到手绘场景时,你会听到该地点的实时声音。
首先,通过手绘的方式,把这个难民营的实景画出来,标识清楚最有代表性的地点、路线。即起到的标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逼格满满。
大家可以自行去戳这个可视化网站
(点击各个线路,会出现不一样的惊喜)
http://refugeerepublic.submarinechannel.com/intro_en.php?o=o
详情请戳阅读原文
这个方式,有利于大家深入的去了解设计对象的生活方式、客观条件、以及常态化的行为模式。
在下一期的“欧洲难民营系列”,吱喳姐 将详细带大家了解利比亚、索马里、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人的生活特点、建筑特色。
如果你在作品集中
能有涉猎到关乎难民
文化融合这类文脉方向的考量
将是打动评委老师的亮点
尤其是以一个外国人(我们中国学生)的角度
想去北欧学习高逼格的设计格调? 在此猛戳小编,带你做作品集,给你最新资讯。
更多Hygge详情请登录www.hygge-art.com
咨询方式▽
更多文章 关注建筑系笑学微信号